收藏文章 楼主
版块:教育培训   类型:普通   作者:才聪学习网   查看:249451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0-05-05 22:28:58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全套资料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Ebook/908716.html




内容简介

隐藏

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文学理论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点拨,并对教材知识点作适当的引申,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文学理论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重难点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文学理论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4.归纳典型试题,强化应试能力。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特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常考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延伸,梳理知识点逻辑关系,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目录

隐藏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试读(部分内容)

隐藏

第一编 导 论

【名师点拨】

由于文学理论学科的复杂性,加之初学者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储备有限,从而对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等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因此,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理解文学理论研究名家的相关经典论述,以增强对抽象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思考以下问题对学习本编内容很有帮助:

1.文学有哪些基本要素?

2.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3.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三者不可分离?

4.为什么说文学鉴赏不是文学研究?

5.作品鉴赏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6.如何理解文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相对性?

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和优越性?

8.马克思是如何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文艺学概述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1)文艺学的系统性

文学具有多维、复杂、广延性强等特点,文艺学作为对文学的完整的研究,其也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2)文艺学研究的发展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

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成熟多样化,使得文艺学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也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得以成立。

(3)文艺学的分支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一方面各自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渗透和作用。三者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区别

a.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

b.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是对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

联系

a.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b.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其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文学四要素的观点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 H.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文学理论的任务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2)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3)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4)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5)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1)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

(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3)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的态度: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1)民主的。即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而不能以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

(2)科学的。即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

(3)现代的。即发展文学理论,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文学理论也必须实现现代性的创新。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

1.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2.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态。




考研全套资料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Ebook/908716.html



考生首选官网,请收藏才聪学习网,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获取更多考试资料!


全站外链: TEC传感器 | 猫掌外链
考研、考证、找考试资料首选才聪学习网:http://ccw.100xuexi.com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习题详解_才聪学习网

网站公告

近期本站被人为恶意注册及发布垃圾帖,每一个发帖都会经过审核,一经发现违法或垃圾帖的用户,帖子将被删除或封号,请大家共同维护互联网环境,共创美好互联网未来。

详细的发帖规则请阅读:

《小猪外链网发帖规则》

《小猪外链网最新金币规则》

注:本站严禁发布灰色违禁违法内容,如发现立刻永久封号,如开通会员的概不退款。

Powered by 小猪外链网 8.3.15

©2015 - 2025 小猪SEO外链平台

备案号:浙ICP备17015142号

免责申明:本网站内容由平台入驻会员撰写,除创始人账号外,其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小猪外链网立场。如果内容涉及侵犯其他公司、团体的利益、请联系小猪SEO外链网客服举证删除

您的IP:3.145.201.156,2025-05-16 20:41:45,Processed in 0.28072 second(s).

各位站长请准守小猪SEO外链网的发帖规则,文明理性发言

外链优化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分享
已有0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