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猪外链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小猪外链网资源分享仅为个人学习、交流之用,同时向原著作者表达敬意。
3、小猪外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小猪外链网信息均来源于用户自行发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可以按照《小猪外链网文章侵权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同时向原著作者表达敬意。
4、内容由网友自主上传,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邮箱616859395@qq.com进行处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戴海崎主编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部分参考价值较高的考研真题(含全国统考和高校自主命题)及该学科相关经典习题,并提供详细解答。这些题目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
目录
第1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测量信度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测量效度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常模参照测验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目标参照测验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测验等值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学绩测验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能力测验(上)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能力测验(下)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人格测量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验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测量应用实务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7章 测量理论与应用的新发展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习笔记及详解
第1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1.1 复习笔记
一、一般测量概述
(一)测量及其种类
1.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这一定义包含四个关键词:
(1)“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2)“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特定特征。
(3)“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
(4)“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的量的确定。“数量”不仅指描述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指一种有序的量。数量具有四个特性: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2.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
(1)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2)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性。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3.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
(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
(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一个完善的测量数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1.测量的参照点
(1)参照点的定义
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2)参照点的分类
①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②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3)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
①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②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2.测量的单位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不允许做出不同的解释。
(2)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三)测量的量表
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
1.称名量表
称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称名量表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二是类别量表。适合对称名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χ2检验。
2.顺序量表
顺序量表中的数字与实数轴中的数值具有相同的顺序性,即不同的数字可表示测量对象的等级、大小和程度的差异,但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换言之,它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也不表示绝对的数值,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适合于对顺序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3.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零点是人为假定的相对零点。适合于对等距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4.比率量表
比率量表是最完善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适合于对比率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的之外,还有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等。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
心理与教育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的是:
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3.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4.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1.两个著名的命题
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含质的方面,而且包含量的方面。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量,描述差异的程度。
(2)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却必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为。因此,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3)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高。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
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另一方面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克服大量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应用到顺序量表的分数上的缺陷,通常将顺序量表上得到的分数转化到等距量表上去解释。
网站公告
近期本站被人为恶意注册及发布垃圾帖,每一个发帖都会经过审核,一经发现违法或垃圾帖的用户,帖子将被删除或封号,请大家共同维护互联网环境,共创美好互联网未来。
详细的发帖规则请阅读:
《小猪外链网发帖规则》
《小猪外链网最新金币规则》
注:本站严禁发布灰色违禁违法内容,如发现立刻永久封号,如开通会员的概不退款。
免责申明:本网站内容由平台入驻会员撰写,除创始人账号外,其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小猪外链网立场。如果内容涉及侵犯其他公司、团体的利益、请联系小猪SEO外链网客服举证删除
您的IP:3.145.116.170,2025-05-12 11:43:34,Processed in 0.348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