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淮安府山阳县出了一档风流韵事,传遍朝野。对此,《清代野记》、《清稗类钞》等清代笔记均有记载。
故事的主人公姓杨名鼎来,字小匡,号柳岑,出身淮南名门世家,五世游宦。杨鼎来不仅熟读诗书,而且兼精拳勇,生性倜傥不羁,是个文武双全的英俊后生。他自幼随父在苏州校官任所,官署旁有一姓查的邻居,系浙江海盐巨族。两家眷属经常往来,过从甚密。查家有个女孩叫查婉香,很有才,与杨鼎来两小无猜,情投意合。杨能吟诗,女亦善咏,一咏一和,唱酬无虚日。随着岁月流逝,他俩心心相印,萌生爱情。然而,其时杨鼎来尚未聘妇,而查婉香则已许配吴县潘祖同。虽彼此有情,但慑于礼法,迫于父母之命,已是回天无术。
谁料此后故事跌宕起伏,剧情突变。查婉香嫁给了吴县潘祖同,潘祖同的父亲为吏部右侍郎,杨鼎来曾受业门下。杨鼎来则与彭氏女订婚。彭父在北京当官,杨就赴京就婚,寄宿于潘家。这时,查婉香已嫁入潘家,潘祖同作了翰林。咸丰己未年恩科,杨鼎来中顺天副榜。这期间,杨与查旧情复燃并私通。同治甲子年,杨又中乡举。同年,潘祖同因事被革职戍边,他哥哥潘祖荫也由侍郎降为编修,潘家骤然失势,杨查就无所顾忌了。这时,潘祖同父亲以侍郎退休就养于京,在无意之中偶然发现杨与查氏的唱和诗,语多狎昵,料定必有私情,震怒之下遂将杨鼎来逐出。
次年,
杨鼎来在京参加会试不第,索性于一天深夜逾墙入潘宅,带着查婉香私奔远遁。翌日黎明,潘家察知其事,不便声张,遂秘密聘请五名拳师追杀杨鼎来。当追至天津西古镇杨柳青,见杨与查一马双跨,迭骑而驰。五位拳师遂上前截击,但由于杨鼎来武艺高超,大败拳师,遂偕查婉香回归淮安府山阳县老家。
杨鼎来潘氏父子气愤至极,将此事遍告同乡故旧,谴责杨的行径。于是,朝臣相戒:会场若得杨卷即抽换,不使杨这个淫凶之徒得志。同治戊辰年(1868),杨鼎来再次入京应试名列第九,荣登会魁(即会试录取的前十名),时已蒙御览钦定,无人敢改换。此后,朝臣们相互告诫在殿试时抑之,由于阅卷大臣故意挑剔,百般贬抑,杨鼎来由前六名降到九十名,名次贬入三等。杨鼎来以任主事职,分在工部,嗣后加授员外郎衔,世称杨柳岑工部。后来,杨鼎来自知不容于舆论,遂弃官回乡,在淮安河下镇建房居住,与查婉香日夕唱和,快乐地生活了二十余年,授徒以终。
杨鼎来的风流韵事,在当时反响很大,乃至今日还褒贬不一。
谴责者激愤大呼:“嗟乎!人禽之界,一念之间耳。”他们认为,以杨鼎来的文武之才,如果能够发乎情止乎礼,习文,不难成为名相;从戎,也是大将之选。就因为“风流”这一念之差,纵欲败德,因而流落衣冠禽兽的行列,而不可救药,岂不可惜?!而且,“闻女并不美,且面有痘瘢,惟多才耳”,太不值了。何况杨家是山阳世家,五代进士,到杨鼎来这里戛然而止,家道从此走向衰落。同时,此事还殃及无辜。自同治戊辰杨鼎来会试中进士以后,朝中大员主持会试者得山阳举子的试卷,辄摈弃之,以为淮士皆如杨鼎来,如是者竟牵连达十六年之久,杨鼎来难逃责任。
全站外链:
TEC传感器 |
猫掌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