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版块:教育培训   类型:普通   作者:才聪学习网   查看:274591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0-04-12 21:27:55

2021年湘潭大学哲学系《701哲学综合(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考研全套资料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Ebook/143489.html


Image

考研真题及详解

隐藏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三纲八目(《大学》)[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三纲八目是《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简称。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

2三才之道[浙江大学2018年研]

答:三才,又作“三材”,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人,兼指天道、地道、人道。《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东汉王符《潜夫论》称:“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指人的形、气、神。北宋邵雍《观物外篇》:“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3五德终始[浙江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五德终始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在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五德终始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丹鼎派[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它并非是实有的教派,而是相对于符箓派而言的,是后世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丹鼎派最早由古代的黄老道家发展而来,早期理论著作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该派奉其为万古丹经王。另有两晋出现的《黄庭经》,对后世炼丹家影响极大。魏晋时,葛洪进一步发展了金丹派神仙道教,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他著有《抱朴子》专论炼丹方术。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也是重要的内丹修炼理论著作。丹鼎派分外丹与内丹、外丹,指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药物,以配制可服食的长生不死的金丹,盛行于隋唐前;内丹,大体上指把人的身体当成“炉鼎”,以自身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为神气相交结成之物,宋元以后取代外丹,王重阳、张伯端为内丹派的代表。丹鼎派从追求长生不死的目的出发,推动了中国古代化学冶炼、气功养生学的发展。

5解蔽(荀子)[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解蔽是荀子在论述认识论方面的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荀子·解蔽》中,他批判了墨子和诡辩派等学派的观点,并阐发了自己的认识论理论。荀子按照其唯物主义自然观,明确提出了先有人的形体,然后才有人的精神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荀子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本身又是可以被认识的。感官只能获得初步的认识,“心有征知”,五官接触外物都要受到“心”的支配。保持“心”的“虚壹而静”才能达到头脑的“大清明”,不为主客观的片面性所蒙蔽。

6心统性情(朱子)[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心统性情是朱熹的心性论观点。此命题最早由张载提出,受到朱熹的赞赏和发展。朱熹认为此语最能说明和表达心、性、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天为命,禀于人为性,既发为情”,“心统性情,统犹兼也”。朱熹认为,性为体,乃未发;情为用,乃已发,心因具“虚明洞彻”的特性与功能,故能统性情,而“心统性情”也就是“心包性情”。朱熹在把性与情按体用、静动、未发已发的层次架构加以二分的基础上,认为心在性情相对之体用、静动、未发已发处皆主宰之,故“心统性情”既指“心包性情”又指“心主性情”。

7崇本举末[武汉大学2017年研]

答:崇本举末是王弼在《老子注》中提出的命题。王弼在阐释“以无为本”的有无观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崇”是指举用。王弼明确指出:“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可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在此,“崇本”是为了“举末”。“举末”是指举用作为枝末的万事万物。由此可见,“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是不矛盾的,两者皆推崇根本而养息或举用枝末。主弼还在《论语释疑》中提出:“予欲无言,盖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也。”其中“举本”是指举用根本,即对“崇本”的具体表现,即将“崇本”变为现实的行动,以便服务于现实的政治;而“统末”就是把具体的万物归于一本。

8《复性书》(李翱)[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复性书》是唐代儒者李翱探讨性命观的哲学著作。李翱依据《中庸》,又吸取了佛教的某些心性思想,提出了“复性”学说,企图建立一套修成“圣人”的理论体系。他提出“性善情邪”说,认为人有性和情两方面,性是善的,情是恶的。性与情的关系是:“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普通人若能消除情欲的蒙蔽,使他的“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同样能成为圣人,这就叫做“复性”。他受禅宗“无念为宗”说的影响,宣扬直觉主义式的不动心(“寂然不动”)的修养方法,不仅排斥了感觉经验,而且也排除了理性思维。

9不忍人之心[湘潭大学2017年研]

答:不忍人之心是由孟子首倡的一个有关人之本性的观点。孟子通过“孺童入井”的例子以说明“不忍人之心”乃是作为人所自然而有的,不假外而得。他指出:“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他进一步论述“不忍人之心”实际上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四端”:“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他提出,人天然具备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推极扩充,就能成为仁、义、礼、智四德。

10真知[北京大学2016年研]

答:真知是指最高之知,是庄子的用语。《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所谓的“真人”即超凡脱俗的得道之人,而“真知”则是对常规之知的否定和对“道”的直觉体认。庄子所谓“真知”,其实就是“不知”。

11天理[北京大学2016年研]

答:天理通常是指自然的法则,又可指形而上的“道”。天理观为程颢、程颐所提倡,他们认为天理即“生生之理”,指天地之化育是一个生生流行、浑然无间的总体过程,天理是一切价值之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是价值自己,一切事业因它而可能,亦因它而有价值。所以在他们看来,天理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道德价值法则。

12本心[北京大学2016年研]

答:本心出自孟子,为陆九渊所发扬。依陆九渊之见,所谓“本心”是“天之所与我者”之“心”,是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之心,也即“四端之心”,是道德情感、道德法则、道德意志的统一体。陆九渊由此出发,阐述了他的“心即理”的心学思想。

13独化[北京大学2016年研;武汉大学2016年研]

相关试题:万物独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研]

答:独化是西晋玄学家郭象的一个重要观点,语出《庄子·齐物论注》。“独”指万物的个体;“化”指活动变化。郭象认为万物有其个性,自在自为,具有完全自足的价值。从本体论角度看,万物独化,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是唯物主义观点;从辩证法角度看,“独化”论又否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因而又是形而上学的。

14《白虎通义》[武汉大学2016年研]

答:《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是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经典著作,由班固等人依据汉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观会议上经学辩论的结果编纂而成,共四卷。该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与谶纬之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了自然、社会、伦理、人生与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基本规定了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以及伦理原则等,实际这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根据的国家法规。《白虎通义》把封建制度下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和天地星辰、阴阳五行等种种自然现象相比附,以神化封建秩序与等级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宣扬“三纲”“五常”“六纪”。它还把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谶纬迷信融为一体,企图统一经学,建立神学经学。




推荐相关资料: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http://ccw.100xuexi.com/EBook/964645.html






考生首选官网,请收藏才聪学习网,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获取更多考试资料!




全站外链: TEC传感器 | 猫掌外链
考研、考证、找考试资料首选才聪学习网:http://ccw.100xuexi.com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湘潭大学哲学系701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_才聪学习网

网站公告

近期本站被人为恶意注册及发布垃圾帖,每一个发帖都会经过审核,一经发现违法或垃圾帖的用户,帖子将被删除或封号,请大家共同维护互联网环境,共创美好互联网未来。

详细的发帖规则请阅读:

《小猪外链网发帖规则》

《小猪外链网最新金币规则》

注:本站严禁发布灰色违禁违法内容,如发现立刻永久封号,如开通会员的概不退款。

Powered by 小猪外链网 8.3.15

©2015 - 2025 小猪SEO外链平台

备案号:浙ICP备17015142号

免责申明:本网站内容由平台入驻会员撰写,除创始人账号外,其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小猪外链网立场。如果内容涉及侵犯其他公司、团体的利益、请联系小猪SEO外链网客服举证删除

您的IP:3.22.98.193,2025-05-11 14:09:09,Processed in 0.46335 second(s).

各位站长请准守小猪SEO外链网的发帖规则,文明理性发言

外链优化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分享
已有0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