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版块:教育培训   类型:普通   作者:才聪学习网   查看:253654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0-04-07 17:06:29

[全套]2021年南京大学文学院615文学考研全套资料


考研全套资料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Ebook/86390.html


考研真题及详解

隐藏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1 复习笔记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1)发生背景

文学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

在维新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包括:

a.新诗派,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b.诗界革命,提倡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c.小说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的目标;

d.文界革命,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

这些由社会变革的热情所煽起的文学革新的尝试,虽未结出实在的果,但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以及其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精神,都为后起的文学革命所直接承袭。

晚清已经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为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清末民初出现域外小说的翻译大盛,直接刺激和启迪了新旧时代交接中的中国作家,使他们打破封闭的思想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这势必引起中国文学内部结构的变迁。此外,晚清域外小说输入所造成的开放态势,也被文学革命所承续并拓展。

近代的一系列文学变革都只能作为后来文学革命的序幕,其规模、声势、社会影响面及其对传统文学所构成的挑战力度,都远不能与文学革命相比。

(2)直接动因

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它为文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原因

a.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并在大约十多年时间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统治比较松动、相对比较自由的一段时期。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新兴的社会力量的增长为其提供了物质的阶级的基础。

c.“废科举,兴学堂”导致新式文化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主力军。

d.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证。

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评价

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文化为主,对西方文化径直急取,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其造成的多种文化比较选择的开放局面,为文学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直接动力。

2.文学革命的发动过程

(1)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

概述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始。《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此后,《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精神,在此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a.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b.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反封建思想文化战线的形成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京,并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为该刊撰稿,实际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借由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最终导致1919年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基本内容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历史功绩

胡适的“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3)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基本内容

陈独秀在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历史功绩

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白话文运动的提倡与推广过程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

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文取替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

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傅斯年围绕“文言合一制定国语”提出一些设想。

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试图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体化。

同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同时,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也都致力于提倡白话文,提倡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文学,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介绍西方文艺思潮,文学革命的影响就越来越大。


林纾在晚清曾用古文翻译过大量外国小说,影响和贡献甚大,但他极力反对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于是便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并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针对林纾的攻击言行,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李大钊、鲁迅等也发文谴责“国粹家”的历史倒退行为。



推荐相关资料:

[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大、中山)

http://ccw.100xuexi.com/Ebook/39113.html



考生首选官网,请收藏才聪学习网,点击链接》》》http://ccw.100xuexi.com获取更多考试资料!




全站外链: TEC传感器 | 猫掌外链
考研、考证、找考试资料首选才聪学习网:http://ccw.100xuexi.com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网站公告

近期本站被人为恶意注册及发布垃圾帖,每一个发帖都会经过审核,一经发现违法或垃圾帖的用户,帖子将被删除或封号,请大家共同维护互联网环境,共创美好互联网未来。

详细的发帖规则请阅读:

《小猪外链网发帖规则》

《小猪外链网最新金币规则》

注:本站严禁发布灰色违禁违法内容,如发现立刻永久封号,如开通会员的概不退款。

Powered by 小猪外链网 8.3.15

©2015 - 2025 小猪SEO外链平台

备案号:浙ICP备17015142号

免责申明:本网站内容由平台入驻会员撰写,除创始人账号外,其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小猪外链网立场。如果内容涉及侵犯其他公司、团体的利益、请联系小猪SEO外链网客服举证删除

您的IP:3.22.42.14,2025-05-07 16:46:15,Processed in 0.20206 second(s).

各位站长请准守小猪SEO外链网的发帖规则,文明理性发言

外链优化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分享
已有0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