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猪外链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小猪外链网资源分享仅为个人学习、交流之用,同时向原著作者表达敬意。
3、小猪外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小猪外链网信息均来源于用户自行发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可以按照《小猪外链网文章侵权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同时向原著作者表达敬意。
4、内容由网友自主上传,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邮箱616859395@qq.com进行处理。


花花草草想必是诸多摄影玩家的宠儿之一,平时在住家附近、 公园或是假日到郊外旅游时,看到可爱的小花小草,总是忍不住把镜头对准它们,更别说去赶花季的时候了!只是要怎么样才能把花草拍得楚楚动人呢?来听听达人传授用光技巧,学会之后,也许就算是杂草也能拍出精致的感觉。
运用漫射光拍摄花卉
漫射光是一种极为柔和的光线,物体在这种光线的照射下没有投影或者投影不明显,类似于手术室使用的无影灯。这种光线在室外产生的条件是白云遮日,没有明显的直射光线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已经失去了明显的方向性。不同于阴天的光线,漫射光要明亮得多,但同时也非常柔和。用漫射光来拍摄花卉,画面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减小了反差,可以表现出花卉的质感和层次。同时,这种光线非常适合微距摄影,避免掉杂乱光线对镜头的干扰。如果在室内拍摄花卉,我们还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漫射光,用白色的物体,如白纸或者白布,在花卉周围搭建一个圆弧,形成一种柔和的漫射光,此时的光线要比室内的光线好很多。
▲光圈 F5.6,快门 1/80s,焦距 300mm,ISO 100。
散射光有利于表现花卉的质感,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有利于增强花卉色彩的饱和度。
侧光对花卉的刻画
光线照射被摄体,在另一侧产生具有明显方向性的投影,它能表现被摄体的肌理、立体感和纵深感强,造型效果好。侧光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它能使被摄物体产生明显的明暗面,增加了画面的色调,达到丰富画面层次的作用。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所以,侧光摄影的色调层次比正面光丰富得多。利用侧光来拍摄花卉,它的某些部位会受阳光直射,而另外部分则靠天空或四周景物的散射光和反射光照明。侧光照明下的花卉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当侧光较为强烈时,被摄物体所产生的明暗对比也比较强烈。
▲光圈 F1,快门 1/250s,焦距 100mm,ISO 100。
强烈的侧光使花卉产生了明显的明暗关系,营造了暗色的背景,使花卉更加突出。
逆光展示花叶纹理效果
逆光拍摄可以使物体的明度与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质感。在花卉摄影中,逆光以高反差的明暗构图,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造型。逆光可以勾勒出花卉优美的线条,还可以使被摄花卉的主体与深暗的背景拉开距离,增加画面纵深感,突出主体,在暗背景的衬托下,花叶的纹理得到很好地呈现。使用逆光拍摄花卉也要注意曝光补偿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曝光量,否则会导致画面曝光不足,失去了逆光的效果。
▲光圈 F9,快门 1/320s,焦距 90mm,ISO 100。
逆光下叶面产生了透明感,并增加了色彩的饱和度,画面清新明快。
利用曝光补偿展现花卉色彩
拍摄花卉的时候,如果花卉占满整个画面,相机测得的曝光值对于花卉的颜色还原基本准确,如果花卉在画面上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对于机内测光系统来说就显得不那么「灵光」了,背景的明暗及其周围的景物会对相机的曝光产生较大的影响。当花卉以深色背景来拍摄时,相机的测光点应集中在花卉上面,如果以背景的颜色深浅来曝光的话,相机的测光系统就会受到「欺骗」而导致花卉曝光过渡。同样的道理,浅色的背景也会导致花卉曝光不足,从而影响花卉还原其本身的色彩。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相机测得的曝光值进行适当的补偿,尽量避免环境对花卉造成过多的影响,力争做到花卉色彩的真实还原,具体的做法是浅色的背景要增加曝光,而深色背景则要减少曝光。
▲光圈 F8,快门 1/30s,焦距 105mm,ISO 100。
这是一幅很淡雅的花卉的图片,在相机测光的基础上增加 1/2?档,效果会更好。
云摄影:www.alltuu.com
网站公告
近期本站被人为恶意注册及发布垃圾帖,每一个发帖都会经过审核,一经发现违法或垃圾帖的用户,帖子将被删除或封号,请大家共同维护互联网环境,共创美好互联网未来。
详细的发帖规则请阅读:
《小猪外链网发帖规则》
《小猪外链网最新金币规则》
注:本站严禁发布灰色违禁违法内容,如发现立刻永久封号,如开通会员的概不退款。
免责申明:本网站内容由平台入驻会员撰写,除创始人账号外,其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小猪外链网立场。如果内容涉及侵犯其他公司、团体的利益、请联系小猪SEO外链网客服举证删除
您的IP:3.21.122.130,2025-05-03 08:31:02,Processed in 1.87089 second(s).